一、課程思政育人理念與目标
(一)課程思政育人理念
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了解其體系及其具體内容;掌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揭示世界法治文明發展一般規律的方法;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中國方案的重要論述。通過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強化他們的政治認識和價值觀。
(二)思政育人目标
1.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立場,讓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正三觀、培養愛國情懷、堅定“四個自信”。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政治格局和世界大局觀。
2.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愛國情懷,使學生能夠在社會生活中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
三、課程思政元素與融入點
章節 |
專業知識點 |
思政元素 |
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與方式 |
第二章法治與全面依法治國理論 |
法治、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提出 |
“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是曆史的正确選擇 |
通過對法治基本理論的介紹和我國“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提出曆史的介紹,讓學生認識法治在當今社會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确的法治觀念。 |
第三章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
“黨大還是法大”是僞命題 |
通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内容的介紹,理解“黨大還是法大”是僞命題,“黨大還是權大”是真命題。 |
第七章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
憲法在依法治國中的核心作用 |
樹立憲法的權威 |
通過對“憲法宣誓制度”和“國家憲法日”的介紹,讓學生知道憲法在我國法治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樹立對憲法的權威。 |
第八章堅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
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 |
為什麼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用“黨中央公開通報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态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問題”講解,重點講授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的重要意義。 |
第十章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公正司法 |
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和思考,讓學生認識到公正司法在我國法治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增強法治意識,樹立正确的法治觀念和價值觀,提高法律職業素養。 |
四、代表性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案例一
(一)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法治思想在環保問題上的應用
2.對應章節:第八章堅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3.課程講次:一、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
(二)案例教學目标
1.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學習和讨論,使學生能夠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具體内容。
2.應用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能夠學會如何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如環保問題。
3.提高法治素養:通過學習和實踐,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使他們能夠運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手段來解決問題。
4.強化政治認識和價值觀:通過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強化學生的政治認識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案例主要内容
2017年7月,黨中央公開通報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态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問題,《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成為“在立法層面為破壞生态行為放水”實例。
(四)案例教學設計
1.課堂引入:教師首先講解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的相關内容,然後引入案例,讓學生思考如何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來解決案例中的問題。
3.小組讨論:學生分組進行讨論,每個小組都需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解決方案需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宣傳教育等多個角度進行思考。
4.方案展示:每個小組都需要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解決方案。展示的内容包括解決方案的具體内容,以及如何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來實現這個方案。
5.教師點評:教師在點評中,結合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相關内容,對學生的方案進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
(五)教學總結與反思
1.教學總結
(1)學生參與度高:通過小組讨論和方案展示,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他們不僅積極參與讨論,而且在展示自己的解決方案時也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
(2)理解深入: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對習近平法治思想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他們不僅理解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而且還學會了如何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
(3)法治素養提高: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生的法治素養得到了提高。他們學會了運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手段來解決問題,這對他們的未來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2.教學反思
(1)教學方法:雖然小組讨論和方案展示的教學方法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一些學生在小組讨論中表現得比較被動,需要教師更多地引導和激勵。
(2)教學内容:在教學内容上,可能需要更多的實際案例來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講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
(3)教學評價:在教學評價上,需要更加公正和客觀。教師在點評學生的方案時,需要既指出其優點,也要指出其不足,以便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和進步。學生參與度與讨論引導。
案例二
(一)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稱:努力讓人民群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關于公正司法
2.對應章節:第十章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課程講次:第三節公正司法
(二)案例教學目标
1.使學生深入理解公正審判和法治精神。在法治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同時,司法機關也應該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維護社會的公正和公平。
2.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樹立正确的法治觀念和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積極參與法治建設,為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和法治秩序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主要内容
1.王永強反殺案:王永強因故向劉文經借高利貸但無力歸還,劉文經為此多次騷擾王永強及其妻子郝秀萍,并已兩次強奸郝秀萍。劉文經又一次至王永強家逼債,在房門外用鐵鍊拴住王永強脖子,在屋内對郝秀萍實施了強奸。事後,劉文經至王永強面前,稱可以通過“睡郝秀萍”的方式償還債務,其将王永強拴至門外也可作為“看門費”抵償債務,之後扔下鎖鍊鑰匙,揚長而去。王永強解開鐵鍊後,出門與劉文經扭打在一起,劉文經掙脫王永強後稱“等着,砍死你啊”,随即回車上拿刀。王永強見狀回屋拿出剪刀,在劉文經車前用剪刀連捅二十六刀,其中兩刀為緻命傷。劉文經入院治療後不治身亡。
2.視頻:《第二十條》片段
(四)案例教學設計
1.新課導入
提出問題:什麼是司法公正?什麼是法治?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何重要性?
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2.案例呈現
讓學生觀看視頻片段。
提出問題:你對這個案例有何看法?
3.小組讨論
将學生分成若幹小組,每組讨論案例中的關鍵問題和争議點。
每組選派代表彙報讨論結果,其他小組可以質疑或補充。
4.教師知識講解
講解司法公正審判的基本含義和要求,包括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等。
講解法治的核心内容,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具有最高權威、司法的權威來自哪裡等。
5.案件深入分析
結合案例,分析公正審判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如法院如何保障被告人權利、如何審查證據等。
(五)教學反思
1.教學方法:雖然小組讨論和方案展示的教學方法效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一些學生在小組讨論中表現得比較被動,可能是因為他們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還不夠深入,或者是因為他們對司法公正問題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對此,教師可以在下一次教學中,更多地引導這些學生參與讨論,幫助他們提高對習近平法治思想和司法公正問題的理解。
2.教學内容:在教學内容上,可能需要更多的實際案例來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同時,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講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
3.教學評價:在教學評價上,需要更加公正和客觀。教師在點評學生的方案時,需要既指出其優點,也要指出其不足,以便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和進步。本次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組讨論等教學方法。雖然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也意識到教學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未來,我會嘗試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在線互動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