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培養 >> 課程資源 >> 正文

課程思政示範案例《國際法概論》

一、課程簡介

國際法是法學的一個分支,國際法是法學專業開設的主幹課。國際法是一門具有悠久發展曆史、主要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原則和規則,涉及國家間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和科學交往的各個領域的法律專門學科。國際法學是面向21世紀高等學校法學專業課程之一,是為培養複合型和應用型專門法律人才,滿足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需要而設置的。學生應在學習基本的法律課程後學習本課程,本課程也是進一步學習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法等課程的基礎。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稱:多邊共商,抵制霸權——中國維護強化國際法效力的努力

2.對應章節:第一章《國際法的性質與發展》第一節《國際法的概念與特征》之三《國際法的性質與特征》&之四《國際法效力的根據與範圍》

三、案例教學目标

(一)思政目标

1.通過展示國際法在效力方面遭遇的來自歐美霸權主義國家的實踐和理論上的挑戰,和由此引發的公衆對其法律性質的質疑,揭露歐美霸權主義國家在“法治”口号下對國際法合則用之,不合則棄的虛僞面目,引導學生正确認知國際法治面臨的威脅;

2.通過介紹我國在國際法效力來源問題上主張的“各國協調意志說”,闡述我國在國際問題和國際法制定過程中堅持多邊主義與國際合作原則,要求擴大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的理論依據,加深對我國外交政策正當性的理解;

3.通過介紹新中國對現代國際法理論的發展貢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我國在國際問題上堅持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以聯合國和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合理性和正當性。

(二)知識目标

1.了解“國際禮讓說”的主要觀點,能從強制力水平和違反後果方面反駁該理論,論證國際法區别于國際禮讓的法律性質;

2.掌握國際法不同于國内法的基本特征;

3.了解美國“政策定向說”和中國“各國意志協調說”的主要觀點,理解我國所堅持的“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對維護國際法治,抑制霸權行為和單邊主義做法的重要意義,能将其準确區别于美國主張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三)能力目标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關國際法性質和效力的中外學說,并評價其合理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在與國内法對比的過程中,總結歸納國際法的基本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能力;

3.通過主題研究式課後作業,培養學生資料搜索和評價方面的初步科研能力。

四、案例主要内容

1.引入資料,介紹1961年古巴豬猡灣事件、1973年智利“9·11”事件、1983年格林納達“暴怒”行動等美國發動的一系列針對中南美洲國家的政權颠覆行動,展示美國長期以來對國家主權平等、不幹涉内政、禁止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等公認的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屢屢違反;

2.引入專著《無法無天的世界:當代國際法的産生與破滅》中第七章部分節選内容,展示美國在關塔那摩基地違反國際人道法規定非法虐囚的事實,并展示美國為逃避其國際法義務、掩飾其國家行為違法性所做的各種行動準備和學理辯護;

3.引入視頻《國際法是法嗎?(第100期)》和《誰制定了國際法?誰來制裁違法者?》,幫助學生在正視霸權主義國家時有違反國際法之舉的客觀事實的同時,理性、辯證地看待國際法的法律性質和其強制力的體現。

4.引入北京大學李鳴教授《國際法的性質及作用:批判國際法學的反思》一文中對政策定向學派主要觀點的介紹,了解美國在國際法實踐中秉持雙重标準和“美國例外論”的理論基礎,了解該學派觀點與美國所主張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之間的内在聯系。

5.引入廈門大學徐崇利教授《國際秩序的基礎之争:規則還是國際法》一文,了解中國所主張的“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美國所主張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之間的内涵差異。

五、案例教學設計

(一)導學階段

問題導入:通過閱讀相關新聞和《無法無天的世界:當代國際法的産生與破滅》等專著資料,請學生思考,針對美國公然違反國際法,主導多起針對中南美洲國家的政權颠覆行動,實施海外虐囚,是否說明國際法并非實質意義上的法,即國際法僅僅是一種國際道德或國際禮讓,并不具強制力?

視頻導入:觀看視頻《國際法是法嗎?(第100期)》和《誰制定了國際法?誰來制裁違法者?》,再次提問學生,關于上述問題的看法是否發生改變?請學生評估現實世界中國際法被違反概率是高是低,國際法是否對霸權主義國家毫無約束力?如有約束力的話,是通過怎樣的機制實現的?我國在國際法的制定過程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對待國際法是應當以身作則,尊重遵守,還是效仿美國,擺脫其桎梏?

(二)研學階段

盡管迄今為止,美國等霸權主義國家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屢屢發生,引發了對國際法到底是否是法、其效力如何的質疑,但就整體而言,現代國際法在大多數時候都被大多數國家普遍遵守,為構建二戰後世界範圍内的持久和平和經濟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中國而言,現代國際法就長期整體來看,有助于我國實現和平崛起和民族複興,因此我國一方面應避免附和美國的“國際禮讓說”和“政策定向說”,以身作則,遵守國際法,強化其效力,以更有效約束霸權主義行徑和單邊主義做法,另一方面應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法的制定,在國際法規則的形成和修改過程中更充分地反映我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請學生閱讀教材P29~33、P35~36以及補充的兩篇論文《國際法的性質及作用:批判國際法學的反思》和《國際秩序的基礎之争:規則還是國際法》中相關内容,(1)關于國際法的性質,歸納美國的“國際禮讓說”和我國的“各國意志協調說”的主要觀點,并結合實例,從強制力水平和違反後果方面說說你認為哪一種判斷更為合理,國際法到底是禮讓還是法;(2)請通過與國内法進行比較,總結國際法的基本特征,談談你認為這些差異是否會影響到國際法的法律性質;(3)總結美國“政策定向說”的主要觀點,它與美國所主張的“以規則為導向的國際秩序”存在着怎樣的關聯?你認為該學說是否能為美國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提供正當性依據?(4)分析我國所堅持的“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對維護國際法治,抑制霸權行為和單邊主義做法有何意義?

(三)拓展階段

課後作業:請綜合檢索中國知網期刊論文數據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數據庫和超星讀秀電子圖書數據庫,通過查找閱讀相關核心期刊論文、轉載資料和權威著作,在做好引注的前提下,以小論文形式回答:(1)對于正在形成過程當中的,尚不明确的國際法規則,各國按照本國的國家利益去形塑、影響相關規則,是否是正當合理的?(2)“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内涵上有什麼異同?何者更為合理?

六、教學反思

1.本次思政案例的教學設計基本符合預期目标,但教學内容偏多,時間安排松緊程度還有待調節,時間控制方面還需加強;

2.本案例在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引入較早,主要服務于第一章《國際法的性質與發展》第一節《國際法的概念與特征》的學習,在内容上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教學難度較高,盡管引入了較多實例,但在學生國際法基礎尚且薄弱的起步學習階段,如何加強教學内容的可理解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仍需要進一步改進。

3.拓展階段的主題研究式課後作業,拓展了知識學習的廣度、深度和高度,有助于大三學生提前熟悉畢業論文寫作的部分流程,培養強化其初步科研能力,但部分同學在課後作業完成過程中參與度不足,後續需繼續加強課後督學。

微信公衆号: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

郵編:530004    電話:0771-3232345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_太阳成 版權所有    地址:廣西南甯市大學東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