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培養 >> 課程資源 >> 正文

課程思政示範案例《國際經濟法》

一、課程簡介

“國際經濟法”在2018年教育部新發布的《法學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标準》中屬于“10+X”中的“X”課程之一,大部分高校仍将其設置為本科階段的必修課程。本課程主要介紹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範,包括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稅收、國際經濟争端解決的法律法規,以及我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情況等。

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構建國際經濟法的知識體系架構,掌握基本原理,熟悉國際經濟領域主要的法律法規;同時培育學生公平、誠信、有約必守的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并引導學生了解國際經濟形勢及發展趨勢,以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既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又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的德法兼修的現代法治人才。

相關思政元素:社會責任感、職業精神、使命感、民族自信心、職業理念、愛國主義信念、曆史責任感、努力奮鬥

二、德融教學設計及内容

(一)德融教育的總體設計

1.課程德融教育的根本目标:“三強”

“三強”是“強理想、強信念、強素養”。國際經濟法與國際經濟關系密不可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對外投資快速增長。但是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不僅隻是貿易往來,更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博弈。因此,本課程不僅要教給學生國際貿易的具體規則,還要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更要培養學生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的理想,并具有為之不斷奮鬥、拼搏的精神。

2.課程德融教育的基本要求:“兩化”

“兩化”是指德融教育最終要内化為學生的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堅定的法治理念,外化為嚴謹、誠信、勇于拼搏的職業素養。法律和道德有統一性,對法律規定的講解本身也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部分;但是法律和道德也是有區别的,懂法隻是法學教育的第一目标,合格的法律人才還必須具備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以及敬業、自律、奮鬥的專業精神;尤其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學生必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客觀地分析國際經濟形勢、正确地采取應對措施,并且在國際交往中不會迷失自我,也才能适應将來國際經濟交往的需要。因此,課程的專業教學不僅要教理論,還要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增強道德素養;同時要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法律的尊重,并引導學生将這種熱愛和尊重投入法律學習和法律職業中,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法治人才。

3.課程德融教育的具體實現路徑:“兩統一”

“兩統一”是教師的自我道德約束與學生的德育教育相統一,學生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相統一。要實現本課程的德育目标和要求,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嚴格自身道德要求,做到以身作則;教學過程中則要“德育”“智育”同時抓,将道德理念教育滲透于職業教育,将理想、信念深植于學生的内心,最終強化學生的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實現“立德樹人,德法兼修”。

(二)德融教學的思路規劃

國際經濟法的德融教學貫穿于課程始終,在教學内容、教學過程、教學管理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強調将德“融”于教學,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達到德育的效果。但是德育的核心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與法學專業的其他課程相比,國際經濟法具有專業性強、内容龐雜的特點。結合這些課程的特點,在教學中通過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把知識點講精、講透,并以此引導學生樹立不畏艱難、勇于接受挑戰的信念;另一方面,也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強調“有約必守”的合同原則,培養學生嚴謹、守信的職業素養。

第二,本課程的專業理論與時事結合較緊密,因此在教學中除了講解專業知識外,還要介紹我國的經濟形勢、發展趨勢、對外貿易政策,并結合近幾年我國的國際經濟熱點事件、案例,引導學生探究其前因後果,增加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的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愛國主義信念,樹立曆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德融教學内容的具體安排

本課程的德融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教學内容中,如表所示:

d67091508579d58f98a9f5a17aa864bd

eee2390902fdeb39503191bd10f99615

06b9f0823b3f935dc86ce14bda21f225

39dbbb3dd45edc65471d50c922bffb32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行為示範法

“身教”更重于“言傳”,所以德融教學首先是教師對自身的嚴格要求,教師以身示範,學生才能感受到德的力量,在不自覺地效仿過程中将德轉化為自身的内在品質。

1.培養法律職業态度

“做事先做人”,樹立正确的職業道德理念對于法學專業學生尤為重要。學生的職業道德觀首先來自教師,因此從備課到教學,以及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我們都認真對待、充分考慮、精心準備,幾乎事事以完美的标準來要求自己,讓學生感受到嚴謹、負責的職業态度,從而認識到這也是法律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并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培養不怕困難的精神

針對課程教學中的難點,我們會盡可能地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内掌握好課程的内容。

例如,在講解“國際貿易術語”這一難點時,我們采用了圖表法、對比法、歸納法、重點記憶法、多點輔助記憶法、互相聯系記憶法、總結法、講練結合法等,綜合采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首先,将《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10版本與2000版本進行對比,然後選擇學生更易理解的2000版本的分組方法,以組為單位展開教學;其次,總結每組術語的共性,并進行相互對比區分;再次,從每一組術語中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進行全面、詳細地闡述,再将該組中的其他貿易術語與之進行對比,強調區别;再次,通過各種小練習,包括腦筋急轉彎、小案例等,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最後,回歸2010版本,結合“船”與“非船”的區别,強化知識點的記憶。

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我們會告訴學生,看上去很難的貿易術語其實可以找到很多方法來理解、學習,在課堂上隻要眼到、心到、手到,課後再加強總結、練習,就可以很輕松地掌握。所以困難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相信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隻要勇敢面對,并且持之以恒,困難終究會被克服。作為學生,更應該具有敢想、敢拼的精神,個人的發展要靠個人的努力奮鬥,國家的發展更要依賴我們每一個人的奮力拼搏。

(二)舉例闡釋法

案例教學是法學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而本課程的案例利用方法是多樣化的。例如《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關于合同的規定與我國的《合同法》存在很多一緻性,學生對内容比較熟悉,但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隻停留在條文的字面意思上,尤其對于嚴謹、“合同必守”等沒有直觀的感受,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義。在此部分我們會以小故事的形式,講一些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因合同訂立和履行不嚴謹而遭受巨額損失的案例,這些生動的例子對學生的觸動很大。再以此為契機,強調法學的學習不僅要懂得法律條文,更要有嚴謹、細緻、負責的專業素養。此外,教師還将此拓展到人生态度和人生準則上,引導學生思考“認真”與“寬容”的問題,最終得出“做事要嚴謹,做人要寬容”的結論。

(三)讨論啟發法

國際經濟法的案例通常距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因此學生感覺很抽象,更無法與自身經曆相結合,因此在教學時需要引入一些實例,指導學生思考、讨論。例如在講解對外貿易管制措施時,可以借助中美貿易摩擦幫助學生理解傾銷與反傾銷、保障措施等内容;在講解世界貿易組織時,可結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經濟、社會、法律等各方面的變化,來闡釋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

通常我們會先講解相關的知識點,然後介紹熱點事件,讓學生收集資料,分析事件背後深層的原因,探讨形勢走向等。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關心國家發展,了解中國的經濟建設成就,增強對中國發展的信心;同時關注國際形勢和發展趨勢,做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大學生。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什麼是愛國?如何正确地用法律的手段維護國家利益?自己将來能為國家建設做出什麼貢獻?以此将課程教學内容與學生的自我發展、國家的發展相結合。

四、教學效果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看待世界的眼光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對一些國際熱點、社會事件的看法更客觀也更積極,對未來的人生也開始進行更長遠的規劃。學生學習、做事情也越來越認真,自我要求也明顯提高。

微信公衆号: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

郵編:530004    電話:0771-3232345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_太阳成 版權所有    地址:廣西南甯市大學東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