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培養 >> 課程資源 >> 正文

課程思政示範案例《民事訴訟法》

“司法為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實現——以“馬背上的法庭”為例

一、課程簡介

《民事訴訟法學》課程是法學專業核心課程和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設置本課程是為了使學生全面掌握民事訴訟法學基礎理論,熟悉我國民事訴訟程序要求。通過學習與實踐,加強對民事實體法知識的理解,提高法學理論的素養,進而為熟練運用法律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典型案例

1.案例簡介

本案例是講授民事訴訟法課程第一章第三節“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立法根據、任務與效力”中“民事訴訟法的任務”,在課堂内容中融入“司法為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思政元素,是因為民事訴訟法的任務之一是法院利用庭審對旁聽的群衆進行法制教育,及時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

2.案例

本次課按1學時設計,教學開始,用3分鐘左右給學生講授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播放視頻資料“馬背上的法庭”,該資料展示基層法庭的法官處理看似“雞毛蒜皮”的小糾紛,化解矛盾,平息糾紛,繼而維護社會穩定。在其中融入“人民利益之上”價值理念;接着讓學生談談對法官職業的認識,通過互動,由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從“敬業、奉獻”出發加以引導,改變部分學生對法院、法官、律師的認識還停留在影視劇中光鮮靓麗的表演造型。然後結合“鄰裡糾紛、民間借貸、婚姻家庭糾紛”等基層法院處理最多的案件,對每類案件在具體裁判中如何體現“公平、合理、平等、及時”等法律價值追求,講解裁判中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思考如何在裁判中做到“不違背法理又要合乎情理”,利用學習通平台的搶答環節,讓學生回答并根據回答的情況打分評價。以“王某軍訴劉大某民間借貸”案入手,結合本案涉及的法律問題:民間借貸中的合法利息和高利貸之間的界限、民間借貸中的訴訟時效問題,講解現行立法的相關規定,引導學生從我國農村地區民衆的認識水平和社會規範的調整作用,使學生學會既要堅持法律的“公平和正義”,也要在糾紛解決中,認識到學會如何結合社會環境,做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業是解決基層糾紛和矛盾的關鍵所在。同時結合此類糾紛頻發的社會原因,讓學生在學習之餘,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和專業組織的普法宣傳等活動,用專業知識給民衆宣講高利貸的法律風險,引導民衆有風險防範意識和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懂得依法維權。

三、案例成效

通過課程教學融入思政元素後,改變了學生相對簡單的對照法條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學會綜合考量和平衡利益沖突,學會既要實現保障個案中的當事人合法權利,也要注重協調好社會效果。通過課堂思政元素的融入,讓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方面,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學生對于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也從簡單的為了将來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考公務員,更多思考運用專業知識去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微信公衆号: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

郵編:530004    電話:0771-3232345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_太阳成 版權所有    地址:廣西南甯市大學東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