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培養 >> 課程資源 >> 正文

課程思政示範案例《民法總論》

民法的基本原則

一、思政元素

第一章講述了民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在計劃經濟時代,幾乎是經濟法一統天下,平等主體間的交易被壓制,到了市場經濟時代民法才開創了蓬勃發展的時代。在學習民法的時候,不僅要學習具體的民事法律規則,還要學習法律原則。以使學生形成法治思維,從整體上了解民法,認識民法。更應該認識的是法律原則本質上是立法者向司法者的授權,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

二、教學目标

知識目标: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則及其意義,掌握和熟悉民法基本原則的内容。

能力目标:要求學生熟悉掌握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綠色原則。

素質目标:通過對民法基本原則演變曆史的分析,從形式平等到實質平等的演變,從私權神聖到限制私權的轉變,從過錯原則到無過錯原則的轉變等,從民法的演變曆史可以看出民法從絕對平等到保護弱勢群體的演變,更加注重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

三、案例意義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法及其經濟基礎的本質和特征的集中體現,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為規範和價值判斷準則,其效力貫穿民法始終,體現了民法的基本價值,反映了民事立法的目的和方針,對各項民法制度和民法規範起着統帥和指導作用,是民事立法執法、守法及研究民法的總的指導思想。

四、教學過程實施

1.課程思政融入的教學内容

民法基本原則概述、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

2.教學方法

主要運用啟發教學法、比較教學法、研讨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并輔以數據、影像、文字、案例等多種現實例證和研究資料。

3.教學理念

結合《民法學》的課程特點、教學目标和德育要求,本課程及案例教學确立了“在比較中理解民法各個原則之間的内在邏輯關系,在學術中貫徹思政教育,在探究中提升理論思維”的教學理念,體現了課程教學、德育要求和學生主體性的統一。

4.教學創新

采用“案例-問題-讨論-理論-思政”五環相扣的教學方法,把“講、議、思、看、讀、寫”等教學方式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實現理論思考、能力培養和課程思政的有機統一。

5.教學過程

第一步:案例導入——提出問題

1.甲到店裡就餐,見店門口的告示稱:每位18元,國家公務員每位16元,1.3米以下兒童每位9元,當天生日者憑身份證可免費就餐一次,甲交納18元就餐後,以告示内容有對非公務員消費者歧視内容為由提起訴訟,而店家辯稱不同消費者優惠是商家營銷手段,問店家是否違反平等原則?

2.甲是一位高位脊癱患者,住某醫院某病房10号床,乙是甲隔壁床位患者的護工,一日,甲自己的護工為其打水暫時離開片刻,而此時甲需要上衛生間,即請乙幫忙,乙欣然同意,但當甲依靠乙欲坐上輪椅時,隻聽乙一聲尖叫,一下子坐在地上,經查,乙腰椎骨裂。

引導學生思考:問乙的損失由誰承擔?(多媒體展示)

第二步:組織研讨——小組探究

按照平時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研讨絕對平等的局限性。

第三步:教師講評——理論升華

教師對學生讨論結果進行點評歸納,近代民法中對抽象人格的拟制表達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美好理念,但現實的發展卻讓這種籠統、抽象的地位平等與原先的理念發生背離,這種“強勢意義上的平等對待”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平等,但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關系變得越來越複雜,從而産生了“經濟上的強者”,這時再強調無差别的平等就顯得有失公允了,于是,現代民法發展出了“弱勢意義上的平等對待”的概念,即主張按一定的标準對人群加以分類,從而更好地保護“經濟上的弱者”的權利。兩者的區别主要體現在價值上,強式平等對待更加體現了一種對自由和效率價值的追求,對個人的權利是一種不加限制的對待方式,着重于主體的個體性;而弱式平等對待則是以類的區分為其前提的,更傾向于對公平或正義的價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的權利給予适當的限制,為了社會更能有序發展,着重于非個體性。我國的民事立法中,既強調民事主體抽象的人格平等,又注重弱勢意義上的平等對待,如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勞動法》,都着重保護消費者、勞動者這些經濟上的弱者的利益。

啟發提問:那麼,通過對民事法律原則的學習,它帶給我們哪些關于選舉民主的思考和啟示呢?

第四步:啟發提問——思政點睛

啟發提問:民事法律原則與民事法律規則的關系,在有規則可用的情況下,能否以法律原則作為判案依據。

課堂總結: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民事法律規則表現為前提條件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可以直接作為判案的依據。因為規則具有滞後性,在無規則可用的情況下才能夠用法律原則。

第五步:課後作業——鞏固提升

閱讀關于法律方面的書籍,撰寫1篇不少于2000字的關于民事法律原則的讀後感,角度自選。

五、教學考核評價

按照“考核内容綜合化、考核形式多樣化、考核過程全程化”的思路,探索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一是課堂考核與課後作業相結合。課堂考核側重于聽課表現、回答問題和案例分析等三個方面;課後作業體現“讀、看、寫”,要求體現出自己的思考和認識。

二是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結合各小組研讨質量給出小組的整體評價,同時要求小組内部對各位成員的研讨情況給出每位同學的個體評價。

六、案例反思

本案例将教材中較為枯燥的内容進行拓展,并引入教材之外的學術界研究成果,内容設計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既有生動鮮活的事例又有嚴謹的理論闡述,既有原則與規則的比較分析,又有具體的案例支撐,能夠在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的基礎上,達到對學生理論思維的訓練,又能使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确的政治認知。

本次教學活動,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讨,形成對民法原則的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進一步引申出需要從理論上澄清的錯誤觀點,最後通過啟發式方式引導學生對比原則與規則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得以拓展,認識得以深化,也潛移默化地起到課程思政的作用。

然而,在本案例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一是對于專業教學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的思路、方式和教學組織等方面思考仍然不夠系統;二是案例教學的整體内容設計仍然存在優化整合的空間;三是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仍然發揮得不夠充分,由于班級規模過大,學生分組研讨表現不均衡的現象比較明顯。

《民法學》在課程思政中具有典型性和高度契合性,尤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相關,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将“課程思政”理念自覺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當中,通過申請專門課題立項等途徑探索更為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模式,利用“互聯網+”等方式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方式和途徑。

微信公衆号: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

郵編:530004    電話:0771-3232345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_太阳成 版權所有    地址:廣西南甯市大學東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