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學培養 >> 課程資源 >> 正文

課程思政示範案例《反壟斷法》

一、案例簡介

經營者集中是指企業為了達到特定的經濟目的,對經營者之間的資産,人員等因素通過一定的方式和程序進行融合的行為.我國《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實施至2014年8月,實施六年商務部就經營者集中共立案近千件,附條件批準24件,禁止2件.商務部禁止集中的兩起申報案件——可口可樂并購彙源,馬士基等三家航運公司設立網絡中心案。在分析經濟現象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國家的立法初衷及良苦用心,更能獲得學生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國家民族使命感,樹立堅定的民族情、國家情,成為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教學設計

(一)思政理念

通過層層深入,帶領學生自己思考,讓他們逐漸意識到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重要意義,法律是從不同切入點、從多個方面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每個人的利益的,思政元素與專業學習從而實現融合。

(二)學情分析

目前思政元素在青年學生中被廣泛認可,但主要還是停留在政治思想領域,而經濟領域因其專業性強,複雜度高,隐藏其中的民族精神、國家利益往往被忽視,所以培養青年學生在複雜環境中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培養學生站在國家、民族立場看待問題的能力,就很有必要了。

經濟事件多會伴随着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就算具備了認清事物本質的能力,也可能抵擋不住誘惑,選擇主動屏蔽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所以培養青年學生的國家民族使命感,樹立其堅定的民族精神、國家信仰,使其在面對複雜的經濟生活時不迷失方向,就尤為重要了。

(三)教學重難點

反壟斷法在對國外并購領域有一個專門的審查内容,就是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對外資并購境内企業或者以其他方式參與經營者集中,涉及國家安全的,除依照本法規定進行經營者集中審查外,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希望借此保護國家經濟安全、政治安全、國防安全,讓國家安定繁榮,人民安居樂業。這是該教學案例的教學重點。

難點是如何要求學生從國家戰略的角度去審視世界經濟狀況,引導學生的思考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将自己與國家融為一體,弄明白民族經濟在國家間經濟對抗中的重要作用。當本國民族經濟消失殆盡時,國家經濟命脈受制于人,國家前途命運就可想而知了。但經濟領域的戰争和政治軍事戰争不同,更具有迷惑性,讓人失去警惕;更具有誘惑性,讓人在利益面前迷失。一定要心系民族國家利益,樹立正确的價值觀、人生觀,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為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四)教學目标

經濟法課程内容就是國家調控經濟生活中所涉及的宏觀經濟管控内容,這就在國家與宏觀經濟之間搭建了一座相互聯系的橋梁。在學生們學習分析經濟現象時,可以幫助他們站在國家立場予以審視,透過表面現象,分析經濟現象的本質特征,提高青年學生深層次剖析事務、認清本質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思政課程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就可以實現學以緻用,增強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分析經濟現象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國家的立法初衷及良苦用心,更能獲得學生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國家民族使命感,樹立堅定的民族情、國家情,成為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元素融入經濟法課程的課程思政也得以落實,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五)教學策略

經濟法課程内容涉及的反壟斷法、産品質量法、土地管理法、稅法等内容,都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宏觀重要調控領域,課程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挖掘潛力。通過深耕,找到與民族精神國家利益等思政元素相匹配的結合點,将國家的發展戰略、全民族利益保障清晰展現在他們面前,學生被觸動,有感慨,成就國家信仰,樹立民族精神。經濟法課程本身就是宏觀經濟調控與法的結合,具有了“跨界”的性質。引入民族精神、國家情懷等思政元素,進入課堂,其一不會顯得那麼突兀,而是順理成章地再次“跨界”,其二也可以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民族精神、國家利益不僅僅停留在政治思想領域,在多重領域中均有所運用,打破思維定式,擴寬思考空間,将民族精神、國家情懷滲透到方方面面。

(六)教學過程

1.先解釋經營者集中的含義“經營者通過合并及購買股權或資産等方式進行的企業經營行為,其直接的後果可能導緻同一競争領域的經營者數量減少,集中後的企業更加龐大”。

引導學生讨論經營者集中是由誰決定的,哪些因素會影響該決定。經過讨論得到觀點:經營者合并,是考慮到目前的經濟利益誘惑、将來發展的廣闊前景後,由企業經營者自行協商确定的。

2.接着提出問題,經營者決定企業自己的事情,國家法律為什麼要幹預?

思考後認清經營者并購,雖然是經營者自己的事情,但客觀上卻可能影響到行業的發展,比如企業規模過大,可能會阻礙行業内正常競争,因相互競争産生的技術、管理創新可能會停滞不前,并可能借助自己的優勢位置,對上下遊企業壓榨,阻礙産業鍊的健康運行。國家要站在全國經濟發展的角度處理問題,對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自然需要利用法律加以調整。

學習和讨論具體的經營者集中的案例,舉例說明: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樂公司宣布,計劃以24億美元收購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彙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樂公司向商務部遞交了申報材料。2008年11月20日,商務部對此項申報進行立案審查,并通知了可口可樂公司。 商務部經過審查認定,可口可樂收購彙源交易完成後,可口可樂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軟飲料市場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綁銷售果汁飲料,或者設定其他排他h}的交易條件,集中限制果汁飲料市場競争,導緻消費者被迫接受更高價格、更少種類的産品;同時,由于既有品牌對市場進入的限制作用,潛在競争難以消除該等限制競争效果;此外,集中還擠壓了國内中小型果汁企業生存空間,給中國果汁飲料市場競争格局造成不良影響。

2009年3月18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宣布,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彙源。商務部表示,在正式否決此項交易前,商務部曾與可口可樂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條件進行了商談,可口可樂提出了初步解決方案和修改方案。但是商務部評估後認為,修改方案仍不能有效減少交易對競争産生的不利影響。根據《反壟斷法》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可口可樂的收購具有排除、限制競争效果,将對中國果汁飲料市場有效競争和果汁産業健康發展産生不利影響,且可口可樂公司也沒有提出可行的減少不利影響的解決方案,因此,決定禁此項經營者集中。

三、案例成效

反壟斷法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宏觀重要調控領域,通過深耕,找到與民族精神國家利益等思政元素相匹配的結合點,将國家的發展戰略、全民族利益保障清晰展現在他們面前,學生被觸動,有感慨,成就國家信仰,樹立民族精神。也讓學生更能感受到了民族精神、國家利益不僅僅停留在政治思想領域,在多重領域中均有所運用,打破思維定式,擴寬思考空間,将民族精神、國家情懷滲透到方方面面。

該節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幫助學生站在國家立場予以審視,透過表面現象,分析經濟現象的本質特征,提高了青年學生深層次剖析事物、認清本質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思政課程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也實現了學以緻用,也增強學生學習思政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思政元素融入經濟法課程的課程思政也得以落實,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四、教學反思

1.應注意從不同角度入手闡述民族精神、國家利益的重要意義,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思政元素融入經濟法課程過程中,如果使用基本一緻的表述方式會讓學生們滋生疲倦思想,興趣提不起,自然也達不到受教育的目的。轉換不同的角度,富于變化,讓學生更有新鮮感、追随感。

反壟斷法要滲透的思政元素就是,經濟領域是現今國際社會鬥争的核心戰場,卻是最容易受短期利益誘惑而失守的領域。一定要堅守民族經濟的陣地,國家強、民族興才能為我們每個人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

2.應注意潛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合到經濟法課程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專業知識為框架,适當位置引入思政元素,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甚至相互依托上升到更高的思想層面,這種融合是水乳交融,不是水油分層,否則就會顯得牽強,讓學生在思想上予以排斥,不容易為學生所吸收。

3.應注意思政元素内容的選取,要有技巧,側重尋找能引起學生共鳴,達到學生積極主動接受思政元素所傳遞精神的效果。選取與學生密切聯系的現實事件,如反壟斷法中引入學生熟悉的民族品牌,被國外巨頭收購後的雪藏經曆,列舉目前經濟領域中衆多耳熟能詳的品牌已經被收購的現狀。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危機就在身邊,國家經濟、民族經濟正在受到沖擊,自己是肩負時代使命的,更能将思政理論上升為民族精神、民族意識,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特色與創新

将從經濟法課程中挖掘的價值理念和文化基因轉化為思政育人的生動教學載體,通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資源的建設,把思政内容進行不露痕迹的基因型植入,使思政元素隐藏在教學内容中,達到“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境界,使思政的元素嵌入能浸潤人心,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傳授中融入理想信念指引,實現“以課化人,以課育人”。

教學方法上,運用“互聯網+課堂”的模式,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法,布置案例、閱讀資料通過讨論、小組任務的方式,提升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讓學生自己體悟、感受并得出結論,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呈現給學生。引發學生認知和情感的共鳴,通過角色扮演、情景體驗方式積極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從認知層面、情感層面、行為層面認同思政教育的有關内容,增強課程思政的教育說服力。

微信公衆号: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

郵編:530004    電話:0771-3232345    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_太阳成 版權所有    地址:廣西南甯市大學東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