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一、課程簡介
經濟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七大部門法之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經濟法學是以經濟法作為研究對象,主要闡述經濟法的産生、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在法學體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本課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重點工程教材《經濟法學》為教材,主要講授經濟法基本原理(宏觀調控和市場規制)、宏觀調控法之稅法、市場規制法之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争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教學目标
以培養适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建設需要的應用型法律人才為主要目标。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了解中國當代經濟法的産生、發展和運行的基本規律,明晰經濟法的作用、價值和功能;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法、市場規制法的主體及其權利義務、法律行為、經濟法律責任。明确稅收調控法原理,商品稅、所得稅和财産稅的課稅要素、計算、主要類型和功能;明白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争法的産生、發展和運行的基本原理;明白消費者享有哪些法定權利,經營者應履行哪些具體義務,并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三、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手段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教學需要,綜合采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誘導式教學法、比較法、實證分析法等多元化教學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合采用線上線下同步授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手段,運用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台進行線上授課,通過精心選擇的教學視頻、教學圖片、在線視頻、動畫動漫等方式,融知識性、趣味性、形象性、生動性于一體,強化和學生互動交流,增強學習效果。
四、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設計
1.專業教學内容或章節
經濟法的概念和曆史
2.思政教學案例融入實例
經濟危機——結構失衡——經濟失衡——宏觀調控——政府失靈——
依法調控——宏觀調控法
3.思政元素挖掘
馬克思曆史唯物主義關于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觀點。
學生不僅掌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法的主要内容,而且通過把課程思政知識點融入經濟法專業知識點,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正确性,更加自覺地領悟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更加深刻地認識和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市場經濟法治的重要觀點和論斷,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從而增強“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在心理上和行動上自覺踐行“兩個維護”。
五、特色與創新
一是經濟法專業教學内容和思政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經濟法知識點的思政元素,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市場經濟的論斷、關于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制法的觀點為論據;以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關于市場經濟、自由公平競争等觀點為論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實踐為檢驗标準,論證經濟法律制度的構成、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二是教學手段的整合。本課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台和學習通的慕課平台,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授課、翻轉課堂等方式擴展學生知識面,在網絡平台上及時發布最新的教學案例、深化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學習、自我理解,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性,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的理論框架。
三是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綜合運用包括案例教學法、蘇格拉底式教學法、專題讨論、比較法、實證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實踐為學習經濟法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案例、比較和實證分析對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的探索則為啟發誘導式教學法提供了豐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