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
一、課程簡介
《犯罪心理學》課程思政示範課,在授課中結合專業知識點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對學生積極的思想及健康的心理産生良好的影響力。《犯罪心理學》課程在近一學年的課堂教學和以“愛課程”為平台的國家精品線上課程《犯罪心理學》線上教學實踐中,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學生思政教育探索,達成了初步的教學成果。
二、課程思政教育總目标
結合專業知識教學,培養高品格、高風尚,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人才。構建了以下三個相互聯系的子目标:
子目标一:堅定愛黨愛國相統一的國家觀
子目标二:塑造公平正義而有強烈責任感的法制觀
子目标三:培養真善美、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三、課程思政教育五大主題
專業知識教學與立德樹人教育有機結合具有現實的必要性,也具有知識、能力傳授與學生人格塑造的内在契合性。為了使犯罪心理學教學中的思政工作更為系統、明确而層級遞進,需要将思政元素與主題知識相融合。本課程思政教育體現于以下五個主題中:
1.人性善惡主題
核心:人性本善,惡為後天所成;犯罪是先天與後天因素交互作用的産物。
結合内容:犯罪心理起源(自私基因假說與社會生物學理論);行為主義犯罪觀,反對宿命論;人本主義心理觀;實證的神經認知科學觀。
2.公平正義主題
核心: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是所有法科學生及大法學學科學生的基本、根本的法律理念;法律精神是法律實踐的前提保證。
結合内容:暴力犯罪心理;團夥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被害者心理危機幹預;罪犯社區矯正策略。
3.利他主義奉獻主題
核心:積極向上與利他主義是人性與理性的閃光點,是人類文明的主流與希望所在,也是個人價值的核心所在。
結合内容:打擊犯罪與罪犯矯治策略;測試技術;心理畫像技術;證言可靠性評估技術等。即揭露、打擊、預防犯罪、矯治罪犯的科研工作者與公安、司法實踐人員孜孜以求的實踐工作熱情與責任心,體現為天下開太平的使命感、責任感與奉獻精神,以此激勵學生。
4.勤奮與堅韌性主題
核心:犯罪心理研究與實踐是勤奮的研究者與實踐者勞動成果積累,個人的成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艱苦奮鬥的結果。幸福是幹出來的,天道酬勤是對勤勞者的獎勵。
結合内容:犯罪心理研究實驗;犯罪心理策略;罪犯矯正與犯罪預防。
5.善良與感恩主題
核心:具有社會價值的人是心存善念與懂得感恩、回報社會的人。
結合内容: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反例材料);罪犯矯正;變态犯罪心理。
四、課程思政教育實施計劃
1.在開設的犯罪心理學(法學專業學生)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探索性地結合思想品德及法制觀、人生觀教育。
2.結合思政教育中學生的反饋與收獲,進一步采取小組讨論交流法的形式展開;在心理學專業學生中,結合其專業特點,将犯罪心理學知識中人生品質教育帶入如社區專業實習、心理咨詢見習、監獄見習等課外教學活動中。
3.在探索性開展一個教學周期的犯罪心理學課程基礎上,總結經驗,與部分學生線上交流思政之心得,改進個别化與群組交流的方式方法,并逐步開展課堂外的多種形式個體化思政教育活動,如課外談心、微信交流、課程興趣組交流(QQ群)以及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專業指導中的交流引導等。
在專業課全過程的教學活動中,為達到立德樹人的良好效果,努力嘗試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品質教育元素的有機結合,并在學習者可感知與樂于接納的方式方法中自然展開,以起到對學習者理性與感性、情感共鳴的共同促進,潤物細無聲般地影響學生内心的認知與情感。
五、課程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1.教學案例結合法
犯罪案例是本課程教學的典型方法。犯罪是犯罪者價值觀錯誤的具體體現;通過犯罪現象反例材料直接教育、警示年輕一代何為正道,何處是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方向。
例如,在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與犯罪專題中,着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小組讨論法
在開展專業問題讨論或提問中,針對性地引導該知識相聯系的思想品質問題或者專業問題中隐含的人格品質(思想/心理症結);鼓勵學習者在課堂、小組交流或課下發表相應的人生道德思考(包括口頭與書面等形式),其間,教師及時地正向引導,并積極地鼓勵學生的知行合一。
例如,在學習通平台的專題讨論中,針對性早熟、青春期危機話題開展積極的心理引導。
3.課程活動延伸法
堅持對學生品德教育的全過程關注,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交流途徑(課程微信群、電子郵件、讀書小組、微課、慕課MOOC等)在專業指導中進行随時的品行指導;另外,課程的學年論文、學生創新課題、畢業論文、專題研究等課下活動中也是個别化思想教育的适宜時機。
在犯罪心理學課程思政教育中,經過一個學年的探索實踐,圍繞着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人性善惡、公平正義、利他主義、勤奮與堅韌、善良與感恩等五大主題教育中進行了結合專業知識的有效嘗試,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效果。今後,需要在加強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的緊密契合度,以及教育方式的靈活多樣、适合新一代學生心理特點的方式等方面繼續努力探索,通過課程思政的系統化、主動性與有效性為學生建立積極的價值觀與健康的心理品質發揮專業教學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