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導論》
本建設年度,法理學研究所在課程思政教學内容改造和師資建設方面成果突出,在課程内容改造和師資建設中充分利用法理學科的優勢資源,堅持經典文獻與當代法治觀念相結合、教師代際傳承相融合。《法理學導論》課程作為法學專業必修課程,在課程建設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根據課程思政調整教學目标、教學内容及教學手段,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标
(一)課程教學
1.掌握法律體系和法律部門的概念。
2.掌握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
(二)思政育人
1.思路育人思路:介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的法治背景,講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講解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基本理論
2.思政育人目标: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培養學生以各種方式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自覺性。
3.思政育人主題:法治精神,法治體系的觀念。
二、教學實施
(一)教學準備
一是向具有多年馬克思主義法學教學經驗的法理學老前輩取經學習;二是融合當前新法治理論形成具體教學方案,組織全所老師進行該章節試講、試聽,打磨課程内容和授課效果。
(二)教學過程
從靜态的法律體系延伸到動态的法治體系。先完成課程教學目标,再完成思政育人目标。
(三)成效和特色
把法理學的基本知識與黨的二十大精神緊密結合起來。
(四)教學手段
以講授為主,可以引導學生提問或讨論,可以酌情播放黨的二十大的相關錄像片段,增強育人效果。
三、教輔閱讀材料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之第四部分: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内在要求。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内法規體系,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