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
一、課程簡介
為了推進《國際法》課程思政重點示範課的研究建設,國際公法研究所教師開展了多項工作。例如,針對《國際法》《國際法案例研習》和《國際法研讨課》的課程思政内容、意義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得到學生們的積極響應;就《國際環境法》《國際海洋法》《國際人道法》《國際法模拟法庭》《國際空間法模拟法庭》等課程思政的推進方案、實施情況以及問題建議等進行梳理、總結;召開專題研讨會,集體研究國際公法方向已開設的所有課程,探讨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如何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愛國主義思想,提升國際法治理念。
二、課程内容和學習方法
國際法的教學内容涉及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國際強行法、國際法各領域的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國際争端的和平解決以及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國際法治過程中的國際法新發展等問題。
正确學習和理解這些問題,需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和觀點,以愛國主義為情感支撐,以國際法治為現實基礎,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藍圖目标。通過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學生明确我國對相關國際法原則、規則與規章制度的立場、态度與觀點;理解我國在參與國際談判與國際規則的制訂過程中所堅決維護的核心利益和重要關切;堅定在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面臨嚴峻挑戰的新背景下,我國作為新興大國應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和發展;培育學生堅持國際公平理念,強化将國際法治理念轉化為解決國際法問題的具體立場和主張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球治理、國際法治,特别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和思想,在國際法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不僅是國際公法研究所老師們教學工作的指引,也是融入國際法教學課堂的具體内容。通過思政要素的融入,使學生們充分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于全球治理和國際法治的時代内涵和曆史意義,助力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全球治理中的法治觀。
在國際法課程思政方法上,老師們都是在事先學習掌握習近平重要論述的基礎上,結合國際法的具體内容,潛移默化地把相關的思政内容融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逐步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不僅僅是一種理念,還應當是具體規則和制度,使學生逐步懂得,在國際規則的制訂、國際合作、國際争端的解決過程中,中國應堅定自己的立場和态度,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通過在國際法課程中融入思政内容,使學生逐步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未來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實現建成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