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東盟的《國際經濟法學》課程改革
魏豔茹·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正式啟動的中國—東盟自貿區,經過2010年正式建成、2015年第一次升級,已成功促使中國企業遍布該自貿區,這需要大量高層次涉東盟法律人才為其提供必要的服務。2020年11月15日,作為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嶄新裡程碑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議》(以下簡稱RCEP)的簽署,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之誕生指日可待,也意味着我國擴大出口市場空間、加強區域産業鍊供應鍊、穩外貿穩外資的區域法律框架即将建成。東盟十國是RCEP的主導力量,我國如欲善用RCEP規則,亦需培養足夠多、足夠高素質的涉東盟法律人才。作為16門法學核心課程之一的《國際經濟法學》是與這種人才培養需求關系最密切的課程之一,确有必要精準改革該課程,以因應現實需要。
二、當前《國際經濟法學》課程教學的普遍不足
一是教學内容上,現有《國際經濟法學》教材采用“大國際經濟法學”體系,将所有涉外的、具有經濟内容的法律規則都納入到《國際經濟法學》教材和課程教學之中,導緻該門課程的授課内容與《國際私法學》《民法學》《經濟法學》等課程相重合,且缺乏必要的涉東盟教學内容,不能滿足現實需要。
二是教學方法上,《國際經濟法學》課程中有關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稅法等的内容具有極強的實務性和國際性,但目前的課程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國際化職業能力方面仍然存在極大欠缺,目标與手段之間脫節。
三是教學手段上,傳統教學、在線教學與面向東盟《國際經濟法學》課程教學之間的結合不夠緊密,不同教學手段的相輔相成、教學手段與教學内容的相輔相成均未臻至理想。
三、解決對策
一是進一步厘清《國際經濟法學》課程内容,減少相關課程内容之間不必要的交叉,減輕教與學負擔。編寫完善面向東盟的課程補充性教材,直擊中國—東盟自貿區範圍内的常見國際經濟法實務問題。
二是探索實踐教學與雙語教學的融合貫通,側重利用國際投資模拟仲裁庭競賽、國際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辯論賽等高層次國際法常規英語賽事,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又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三是充分挖掘不同教學手段的優勢,在善用傳統線下教學手段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探索《國際經濟法學》網絡微課建設,在課程導入、知識講解、實踐教學、考核點評等階段,整合線上教學手段的優勢,将前沿典型國際經濟法案例,尤其是涉東盟案例等優秀資源引入課程教學,嘗試翻轉課堂,增強課程吸引力、學生學習自主性,提高教與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