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及9月3日,我院民商法教研室開展了“事-理-德-人”課程思政教學研讨活動。本次活動的目的是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一步總結、凝練、推廣課程思政建設經驗,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水平和能力,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加強教學研究,促進教師間的教學經驗交流與分享。

活動由教研室主任林轲亮老師主持,在校教研室老師參加研讨。教研室前期已經發放活動通知,并安排了讨論的話題,提前讓老師們做好發言準備。林老師開場時就學校的相關思政課程教學要求及精神向教研室老師進行傳達,随後進入自由發言環節。
陽東輝老師提出思政教學不能脫離教學内容,否則會導緻銜接不自然,學生聽起來會覺得為思政而思政。楊潔老師提出思政課程和民法結合度很高,因為民法是學生們平時生活學習接觸最多,最頻繁的部門法,應當重視起民法教學和思政結合。徐志珍老師說她會結合誠信原則給學生講述誠信買賣、誠信經營、誠信做人、誠信做事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她會以自己身邊同齡孩子為生動例子去引導學生,都是大學生同齡人,自然會引起共鳴,事實上學生反饋也很不錯,這樣的引導方式效果很好。馮春老師結合知識産權中的各類侵權糾紛、尤其是盜版書籍侵害著作權的原理、法條規定以及實踐,教導學生要尊重知識産權,強調知識産權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号召大家要保護知識産權、重視知識産權,并抵制身邊侵害知識産權的情形。陳思靜老師結合合同違約的知識,通過原理講授、法條解釋、實踐剖析、案例講解等方式,将誠信守約的美好思政品格融入教學中,教導學生在平時簽訂合同、履行合同過程中要誠信為先,尊重合同相對方的合法權益,做一個正直守信的公民。

本次研讨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教研室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教研室全體老師表示,将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努力将思政自然融入日常教學當中。